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 新闻中心 >> 行业新闻
三伏天里怎么补?药补还是食补?
类别:行业新闻   发布时间:2016-07-26 14:21:47   浏览:1404次 [返回]
    中医有谚:一夏无病三分虚。体虚正是人们夏季抵抗力下降,容易生病乃至体重下降的原因。
    虚则补之。民间也有谚语云:“夏天进补,冬天打虎”,可见夏季进补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。但三伏天里,即使是健康人也很容易吃不好、睡不好,食欲欠佳,怎么进补?近日,记者采访了市一院、市妇幼保健院及市中医院的相关专家,一起说说三伏天如何进补的话题。
    三伏天适合“清补”,千万别温补
    炎热的夏季,万物生长最为旺盛,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也达到了一年中的顶点,大量的营养物质与能量被消耗。此时通过进补补充机体损耗营养,供给机体正常需要,对于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。民间素有一些不错的食补方法,如伏天喝羊肉汤补养气血虚弱,吃鳝鱼补虚损、除风湿等。夏季选择正确的进补方式,可以起到强身健体、安然度夏的作用。
    医生指出,按照中医的说法,夏季人体出汗多,损失大量体液和营养物质,易出现疲乏、口干、睡眠不好等症状,这正是耗气伤阴的表现。同时天热还会影响到人的脾胃功能,导致食欲不振、消化力减退,进一步导致气血不足。
    “中医进补有‘温补’、‘清补’等不同方法,分别适合不同的体质和季节。在炎热的夏季,适合‘清补’,以清热化湿、清心补脾为主。”宗岩介绍说,相反,如果食用滋腻温热的滋补品,如阿胶、鹿茸、红参、附子、首乌、熟地等,会使人的内火加剧,相当于“火上加油”,对身体反而有害。
    当然,“清补”也不同于“清淡”。宗岩说,认为夏季养生就是要吃清淡一点、以素食为主的说法并不准确,因为人体在高温天气下消耗很大,不仅要补充维生素和矿物盐等营养元素,同时还要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等,达到营养均衡。如果吃得太清淡,可能会造成人体营养不良,从而导致抵抗力的下降。
    清补,食荤、食素均可达到目的。
    一些性凉及清暑的果蔬,如苦瓜、西瓜、黄瓜、冬瓜、莲藕、莲子等,多吃可起到防暑去火的作用;
    荤菜中则有性凉或偏寒的兔肉、鸭肉、羊肝、牛乳、鸡蛋等等,都能在祛除暑热的同时补充消耗的营养;
    同时,也可以进补一些益气养阴生津的药物,如西洋参、石斛、麦冬、太子参等。
    需要注意的是,身体阳虚,有畏寒肢冷症状的人不宜进食过多寒凉的药物或食物,否则会损伤人体的阳气。
    宗岩建议,夏季进补最好能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,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,分清虚实、对症补益;身体强壮的人一般不需要大补,更不宜长期进补。平时体质较差、营养不良、大病初愈以及产后体弱的人,则有必要在夏季进补。
    人体分9种体质,各有适合的进补食物
    “治病要对症下药,食补也要因人施膳。”宗岩介绍说,不同的补品有不同的药性,在不同季节服用,药效也会有很大差异。三伏天进补,一定要分清体质,对症进“补”。同时,进补不是吃一顿两顿、一天两天就能快速见效的,长期坚持才能达到改善体质的作用。
    怎样根据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式呢?据宗岩介绍,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《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》,将人体分为平和、气虚、阳虚、阴虚、痰湿、湿热、血瘀、气郁及特禀九种体质类型,不同体质类型的人夏季进补时各有不同。
    平和体质即健康人群,夏季养生,只要注意营养均衡,凡事不走极端即可,不需要刻意进补。
    气虚体质者平时说话声音低小,或懒于说话,肌肉松软无力,容易疲乏,精神不振,好出虚汗,面色暗黄。心理特征表现为性格内向,不喜冒险。此类人宜多吃健脾益气的食物,如小米、山药、豆腐、香菇、胡萝卜、鸡肉等。
    阳虚体质者多畏冷不畏热,一般不在空调房里多呆,肌肉松软,喜欢吃热食,常觉精神不振。心理特征为性格多沉静、内向。此类人在夏季宜温补阳气、畅通血脉,可适当多吃一些牛肉、羊肉、海带、韭菜等具有温补肾阳作用的食物。
    阴虚体质与阳虚体质者相反,常常觉得手脚心发热,怕热,喜欢吃冷饮,易有口干舌燥、失眠、大便干燥等症状,一般体型偏瘦。性格则一般比较急躁,外向好动。此类人在夏季要少吃热性及煎炸、烧烤的食物,多吃低脂、低糖、维生素丰富的食物,如蜂蜜、香蕉、梨、番茄、菠菜、绿豆等。
    痰湿体质的人常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,腹部松软肥胖,汗多痰多,喜欢吃甜腻的食物。性格偏温和、稳重,较善于忍耐。此类人饮食以清淡为原则,可多食葱、蒜、海带、冬瓜、萝卜等食物。




上一张:冬瓜的食补功效与宜忌
下一张:葱的保健价值以及保健食谱
点击关闭
  • 11
    22